【背景链接】
最近,重庆江津区鸿鹄护鱼志愿队参与护鱼行动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。关于如何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,彻底斩断长江上的“偷捕之手”,也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。
他们没有工资、自带装备,夜以继日守护长江鱼类,破获沿江非法捕鱼案件逾千起,将上百名非法捕鱼者送进了监狱。 与此同时,这支护鱼志愿队也成为非法捕捞者的眼中钉、肉中刺——有人造谣中伤,有人威胁恐吓,还有人把他们打得头破血流。然而,“上了战场就没有退路”,尤其“对长江母亲河深深的爱”,使他们毅然选择坚守。正是在他们的守护下,当地长江鲟、娃娃鱼等长江珍稀水生动物繁衍生息……
【提出观点】
长江流域水域面积宽阔,禁捕任务复杂艰巨,目前仅仅依靠执法部门远远不够。动员群众的力量,发挥“群防群治”优势,是做好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必然选择。
【综合分析】
长江是中华民族的“母亲河”之一,也是全世界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,拥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,包括400多种鱼类(含亚种),这其中有170多种为长江特有。长江还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、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屏障。
曾经的长江,百舸争流、鱼翔浅底、豚跃浪涌,这是两岸人民最深刻的集体记忆。然而,受流域经济社会活动加剧影响,“长江病了,而且病得不轻”。一个突出标志是,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,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,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。白鱀豚、白鲟等物种已多年未见,中华鲟、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,“四大家鱼”早期资源量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95%以上。这意味着,如果再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,长江今后可能将无鱼可捕。
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。”长江生病,病根却在人类。长江渔业资源本身就逐年衰退,部分渔民为获取捕捞收益,仍大肆使用“绝户网”和“电、毒、炸”等竭泽而渔,形成了资源“公地悲剧”,也形成了“渔民越捕越穷、资源越捕越少、生态越捕越糟”的恶性循环。对长江渔业资源的过度、无序甚至“掠夺式”开发利用,不仅不符合中华民族“天人合一”的传统智慧,更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直接相悖。
【参考对策】
打赢长江禁渔生态保护战,用好“群防群治”,关键是配套政策要跟上。对于专业的民间志愿护鱼队伍,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,对其进行资金和装备上的保障,同时要引导护鱼队伍发展壮大,以弥补政府执法力量的不足;对于群众的监督和举报,也要设置合理的奖励措施,并建立信息登记和及时反馈制度,不能让群众的监督和举报“音信全无”。
打赢长江禁渔生态保护战,一方面,要妥善解决长江退捕渔民生计保障问题。要把坚持以人为本、保障渔民利益作为基本原则,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强化职业技能培训,帮助退捕渔民就业创业;另一方面,要提升流域渔政执法监管能力,加强立法工作,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破坏资源生态的犯罪行为,防止非法捕捞死灰复燃。
打赢长江“禁渔”生态保护战,要以创新促保护,以改革谋未来。应该看到,“一家一户”分散竞争性捕捞导致的“公地悲剧”难题,是长江渔业资源逐年衰落甚至濒临枯竭的重要原因。10年“禁渔期”,是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时间窗口。国家有关部门和沿长江省份应立足实际,统筹考虑,探索建立长江渔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,通过科学规范、严格可控的组织化模式,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渔业资源。
备考推荐>>>
备考推荐>>>
备考推荐>>>